今天读下唯为老师的历史书。
其实,就是把历史发生了什么理了一遍。价值在哪里?价值在于,我们学校里学的,很多是假的。
1. 姜子牙奋斗史
商王帝辛,并不昏庸。成王败寇,才被称为纣王。纣王派子武庚东征,周武王趁机偷袭王都。纣王临时拉夫,结果被奴隶倒戈一击,这就是牧野之战。纣王自尽。
但商的主力还在啊。武王劫掠一番,退回陕西。留下358弟,即管蔡霍三位弟弟,驻洛阳断后。
武王病死,三岁的成王继位。姜子牙,是成王外公。朝政被四弟周公把持。
三弟管叔不干了。于是,358,连通纣王儿子武庚,作乱。
周公出征平乱,3年获胜。班师回朝。姜子牙和另一个大臣召公,关闭函谷关,不准周公回京。
三家政治谈判。结果召公继续在中央。周公驻河南,称为东都。姜子牙离开中央,“至国”,回到封地发展。
理论上,地盘都是你的。前提是你打得下来。姜子牙作战水平厉害,政治水平也强。慢慢在东边站稳脚跟。然后,利用海边之利,卖盐,将齐国发展成超级大国。
2. 易经乾卦与西周历史
乾卦,六个长条(对应二进制111111)。卦有六爻,每爻都有爻辞。对应西周历史。
另外普及一个常识。解爻辞,要先将六爻先取互补。然后一个个翻回去。以乾卦为例。乾卦是111111。先取互补000000,然后逐个翻,变成100000,110000,。。。,111110, 111111. 一共翻6次,每次对应一个爻辞。
九一,100000,潜龙勿用。勿,不是no的意思,是召集民众的旗帜。对应的历史,是周武王的曾祖父周太王带领族人到陕西周原岐邑,图谋灭商。
九二,110000,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注意0是两个短横杠。4个0就是8个。8个横杠为何是田?因为周族土改,搞的是井田制(废井田,开阡陌听过吧)。一块地分为9块。8块分给8家人,中间一块交公粮。
九三,111000. 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,无咎。讲的是纣王以演习为名,捉了周文王。关在朝歌。文王早晚都要保持警惕。
九四,111100. 或跃在渊。姜子牙献了点美女奇物,周文王80岁返国。跳出了深渊。
九五,111110,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周武王偷袭商超,灭商成功。
上九(即九六),111111,亢龙有悔。建立权威,使反抗者敬畏。主要手段是分封制。
用九(只有乾坤两卦才有这个)。见群龙无首,吉。龙和马互通的。无首的马,就是放马南山的意思,即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。
3. 齐鲁的关系
齐国在姜子牙的建设下越来越强。于是周公将伯禽封到鲁国,就是要监视、防范齐国。“
世世子孙无相害也。”这种话,就是明知以后会打架才会说的。
4. 烽火戏诸侯
“正史”:周幽王烽火戏诸侯。岳父申侯联合犬戎等实力,杀周幽王,立外孙为王,即周平
王。24年后,平王避犬戎难,动迁洛阳,是为东周。
奇怪在于:外公跟犬戎明明是联盟,为何要避犬戎难?
史实:申侯是造反。幽王死后,诸侯不承认平王。拥立周幽王的弟弟,周携王。
诸侯以勤王的名义,哄抢地盘。但得了地盘,却没有名分。携王错估形势,拒绝诸侯要求。平王答应了。
后来晋杀了携王。平王得到诸侯承认。为洗白,嫁祸当初盟友西戎。犬戎被诸侯赶走。
但周朝的好地方也被诸侯拿走了。三年后,平王只好借口犬戎,东迁,东周开始。
5. 三家分晋。
资治通鉴第一章,就是三家分晋。这个故事的重要性在于,晋国三大夫魏赵韩被封诸侯,是周天子自坏礼仪。从此战国时代开始。
故事从晋国讲起。
晋昭侯封了叔叔到曲沃。几年后,晋国内战,打了六七十年。叔叔那边的孙子赢了(隔代打仗。。。),换取了周天子的承认。晋国反思,订立“无蓄群公子”的规定。太子以外,所有儿子外甥侄子,长大后要么杀了,要么驱逐。结果,外姓大夫权大(晋文公流亡后尤其)。
100多年后,最终是公族凋零,倾族专权,三家分晋。
唇亡齿寒的故事,晋献公“假道伐虢”,说的其实是晋国报复周朝。因为当时晋国内战,周天子借虢国干涉内战,虢国是拱卫周朝的诸侯。
6. 国之大事,唯祀与戎。
祀,维护统治阶级团结。戎,建设武装。
周朝分封71国。不是周选择了分封,是分封奔向了周。
地方少,地图未开。亲族封京师周围,诸侯就封到外面,自己打自己的江山去吧,认我做老大就可以了。
宗族在外,与土著斗争。要生存,宗族团结,意志统一,军队强悍,血脉继承,16个字缺一不可。
江山打下了,一切就绕着这八个字展开。核心就是“防止谋反”。但这样也有内伤,久而久之,政权灭亡。一般200-300年一个周期。
7. 英主用猛政
大革命的爆发,不是因为国家的局面日益恶化败坏,恰恰 是因为情况正在不断好转。
汉宣帝:“霸王道杂之,奈何纯德教?”;李世民:“百姓无事则骄逸,劳役则易 使。”;朱元璋:“奈何胡元以宽而失,朕收平中国,非猛不可!”
8. 儒家学派的“剑气之争”
孔子学派,在鲁国,是极有势力的政治团体。
“四子侍坐”,是一次路线大讨论。应该用什么办法,挽救日渐衰落的鲁国。
当时形势,外国武力威胁(齐晋吴),国内天灾不断。
四子中,子路,冉秋,公西华,是“剑宗”。
子路的路线是“强兵”
冉求的路线是“足民”,即经济建设。“如其礼乐,以侯君子”。意思是,礼乐这些事情,我是不懂的。
公西华:加强外交建设。
“气宗”只有曾点一人。
“暮春者,春服既成。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
意思是,高举孔老师的路线,教化人民,国家就会强大。
孔子:“吾与点也”,钦定了曾点胜出。
接下来:剑宗“三桓”把持朝政,冉求对孔子是尊重的。到"用田赋”(军赋变为常赋)时,分歧终于爆发。孔子宣布冉求等人不再是弟子。冉求依然尊孔。
后来剑宗几派内乱,互相斗争。鲁元公在气宗帮助下,夺回最高权力。孔子路线全面推行。
鲁国很快衰落,但儒教更加兴盛。
9. 长平之战
事情起于,韩上党冯亭投降赵国。
3年前,韩国被秦国进攻,一分为二,上党变成飞地。韩国打算把上党献给秦国。冯亭居然将上党献给赵国。
上党极为重要,是秦灭三晋的最大障碍,晋阳、邯郸的门户。赵国明知难消化,只好接受。
赵国50万兵,出了20万,到上党长平。廉颇主帅。
秦国得巴蜀,总兵力150万。
赵国基本国策:尽量不打,速战速决。
日久相持,变成消耗战。赵国打不起了。
换将:赵括。
赵母抹黑儿子,只为保住他。
最终赵国大败,但是“不得食46日”没有崩溃。“秦卒死者过半,国内空”。上党回到三晋手中,韩魏楚重新团结。30年后,秦才占领上党。之后,赵魏韩很快就亡了。
10. 长平之战2
冯亭的轨迹。
1)献上党。2)冯亭受赵国封赏,与赵括战死长平。3)冯家一支留在上党,最终成为秦民,一支迁入赵国。两边,都当大官!
冯亭的来历
韩国要把上党献给秦国。太守不肯!韩国换上了冯亭,时间,在长平之战1个月前。然后,冯亭把上党献给了赵国!
冯唐的身份
1)秦国放在韩国的间谍。2)韩国偷偷让他把上党献给赵国。秦赵相争符合韩国利益。
秦国的阴谋
引赵国主力进上党而歼灭之。
11. 赵括之为将也
范雎任秦相,做三件大事。1. 帮秦昭王夺回君权。2. 远交近攻。 3. 以报私仇为名,试探各国战略底线。
远交近攻的意思,其实是“消灭敌人有生力量”,得地后马上巩固。
追杀魏相魏齐,只有赵国敢收留。秦国打赵国,赵无后援。
根据考古,长平赵兵身上钝伤甚多。可见惨烈。长平后秦国内空。赵括带兵其实非常厉害!
12. 赵国老母亲
说的自然是赵括之母。
1. “及括将行”,其母上书。干嘛不早点说?对冲而已。
2. 赵奢在赵国地位极高。儿子真的这么没用,会不对赵王说?
3. “妾得无随坐乎”。真实目的。
后来,赵牧,用父亲封号“马服君”为氏,改姓马。
后发展成一个显赫大姓。马援是其子孙。
明日继续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