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得好听,要“透过现象看本质”
哪有这么容易。
比如你看到一个现象:央视315大会,曝光企业黑料。
你把这个现象拿到自己心中的一个沙盘,放在中间,盯着他。
好比你审视一个来求职的人一样。你哪毕业的,学啥的,水平怎样?
基于你自己的认知水平,你会开始审视这个现象:你从哪找来这些黑料?怎么判断真假?怎么决定曝光还是不曝光?曝光前你会跟企业打招呼吗?
根据我们的社会经验,我们很容易猜到这里的答案。
这里没有太特别的东西,主要是一个思考习惯。
近来为什么会悟到这点?因为我在抖音看雍正王朝的解说。
每一句话似乎都有密码。
感觉自己好像白看了一样。
如果你假设每一句话都有密码,这个习惯就自然会形成。
当然这样会很累。精力有限。要集中在重要的话上。
也就是所谓的“敏感度”。对某些现象保持警惕性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