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设有AB两家公司。A的市场规模100亿。B的100万。生产同样的产品,但A的成本比B高20%. 请问B多久可以扩大到A一样大的规模。
理论上,因为成本低,B降价就吃掉A的市场份额。理论上,1天就可以全吃掉。
实际上自然不止。你可以盘算下。比如B每年扩大10倍,也要4年。也会有人说,得20年。这就很难说了。
以上,都属于常识范围,没有大错。
我们通常会在理论上想到一个答案。然而又觉得实际上不太可能。于是和稀泥给一个中间的答案,以为这样就客观理性非暴力。
减少跟真实世界的冲突,也减少跟身边的人的冲突,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,也阻碍着我们的进步。
理论上,只要B的生产效率高于A,那么B就肯定可以完全取代A。
问题是,实际上不会马上发生,而且大概率永远不发生。为什么?
一个很可能的答案:B的效率并不真的高于A。
当你把生意从1扩展到10,你的效率会怎么样呢?大概率会下降。
当年开一家店的时候,你可以亲力亲为看着。但开10间你就没办法,只能找店长。于是就有浪费,有损耗,效率会降低。
B的100万的生意若瞬间变成100亿,即使我瞬间给你融资开店装修宣传,全部配好,你可以保证你效率不跌到A以下,就已经是天才了。
换句话说,B有管理成本可能没有计算在内(管理成本自然最贵)。找一个靠谱的店长有多难,呵呵,找一个靠谱的员工都已经够难了。
所以对于B来讲,要扩展,首先就要想想怎么找到靠谱的店长,配上合理的激励措施,使得算上这个店长的成本以后,总成本依然低于A(也就是说,因为多请一个店长带来的成本提升,加上不是亲力亲为的损耗,小于20%)
别的细节不说了,比如生意大了就要跟zf打交道。比如宣传、资金各方面的成本。当然规模大了会有其他方面的优惠。
如果你想到一个理论上的结论,跟真实好像不一样。你是宁愿:1. 和稀泥地获得一个中间答案,还是2. 坚持理论答案的正确,直到找到其中的漏洞?显然2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知识。事实上,从讲不通的地方入手是很好的学习方法。
这个世界有许多讲不通的地方。而理解它们是非常有乐趣的事情。这乐趣来自两方面。第一,它可以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。而认知水平会严重影响赚钱的水平。第二,理解真实世界,增加我们的安全感,因此带来深层次的快乐。
许多人教我们,做人比做事重要。
生活免不了和稀泥。
以上的讨论教会我们:你可以和稀泥,也可以坚持找到理论和现实差距的真正原因,让和稀泥成为一种“局限下最优”。
尽管这不会增加你的选择,你的行动可能并不会改变。但原因改变了。
你的命运改变,起因是因为你的行为改变了。行为不变命运不会变的。
但行为是来自认知。一开始,行为不变认知不变。第一步,行为不变但认知改变。第二步,行为改变。出于不同原因做同一件事情,不是没有意义的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