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加班太多,都没时间写点东西。
不过也锻炼了一些技能。
感悟最深的,是空间。
比如你是一个教学专家,有一个家长来找你,要教一个孩子提升自我。他数学很好语文很糟糕。你可以教他读多点中文,也可以让他继续放飞学奥数,或者学点理科相关的东西。哪一条路更有利,取决于他的悟性、兴趣、实际的情况,等等。
而现在有100个孩子,等待你的建议。你可以怎样做?
你可以复制前面的模式,对每个孩子进行深入了解,然后给出合理的建议。但事实上99%是做不到的:累死你。
于是你需要一个模式,可以大概率地提升每个人,同时不需要太高的成本。
比如,让每个家长都在孩子成绩最差的一科投入时间和资源。这样大概率凑效。
这个模式,对个体而言未必最好:比如我,就应该学习奥数。但全体而言,要带来大面积的大幅度提升,它难度不大。因为提升的空间是巨大的。
没有100个孩子,你看不到这个模式的价值,因为模式的价值是以概率形式呈现的,而一个足够大的数字,又是概率得以呈现的前提。
所谓空间,就是一个模式,它大概率地会在大面积上有可观的收益。在你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时候,这个模式的重要性不会被体现,甚至,会被低估,因为可复制的模式在局部往往不是最优。只有在控制了更多资源以后,它的价值才会展现。
那为什么要叫这个做空间呢?
大面积大概率成功的方式,往往是“看得见”的。比如你让一个瘦弱的小子锻炼身体,他变得强壮,是“看得见”的。为什么看得见呢?因为成功是有先例的。你看到起点的同时,也看见过终点,这起点终点之间的距离,就是成长的空间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