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时我也会玩一些无聊的成长类游戏。大体上是你有一些数值,比如钱、体力、等级。然后你做一些事情去增加这些数值。获得在真实世界中无法获得的成长快感。
游戏难度各有不同,而难的游戏一般在开头。在开头你的资源非常紧缺,要满足一些条件才能不死,剩下的资源一定要精算,才能节省每一分空间去成长。等你过了某个点,收入一下子上去了,生存压力变小,就不需要算太仔细了。
在真实世界中,成长要困难得多。主要在知识的学习。
初中的时候我糊里糊涂开始往前自学数学。当时的方法很简单:先把书中的定理看一遍,然后疯狂做习题。这个方法一直学到初三都没问题。
高中的数学可以沿用这个方法,只是做题的时间变长,因为变化多了很多。还是勉强可以。
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总结了一下,其实都是如此:首先你啃下知识的要点,该知道的要知道。然后疯狂做题积累经验。
这个方法其实是管用的,甚至到现在学炒房子,也可以用这个方法:先学会欧大的一套东西,囫囵吞枣也没关系,然后看房200套。不过还是有不少东西无法实操,比如贷款。这倒不是方法的问题。在此不表。
但还有些时候,体系是不存在的。像欧大这种成功了还把方法写下来,还写得清晰的人,还怕别人不知道的人,是很少的。
更多的时候你没有体系去follow,能做的只是后面的一步:去学习各种案例。而后面这一步也是跳不过去的。
简而言之,就是碎片。你在碎片化的信息里头,今天学一点,明天学一点,反反复复,不断坚持,直到大成。
这个过程是很需要意志的。因为一开始会特别难。好比你不背单词,一上来就看英文报纸学英文,你肯定一大堆单词不懂,看100字的文章查99次字典,学习体验极差!
但如果你坚持,慢慢这数字变成80次,70次,一直到10次的时候,你才开始体会到一点阅读的乐趣。
当然没有人会这么学英语,这只是个比喻,真实世界中这样学东西是很常见的。至于何时降到“10次”,即降到一个地方,学习带来的快感刚好赶上难度,就视情况而定了。
而这个方法的好处是什么呢?是它极为通用!你不需要有人写下秘笈,也不需要拼爹。你是个穷小子,脑子有点小聪明,找到一个方向你可以下注的,然后全力吸收,至少能有小成。而其实只要过了开始那段漫长的痛苦期,成功的概率似乎并不低。
大道至简。
而且,这也似乎是个必要条件:如果你要在一个领域有所成就,总是要对很多细节知道得很多。碎片吸纳能力就是必须的。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至今一事无成。除了喜欢看黄子华、康熙来了、friends、雍正王朝,每个看了好多遍以外,我基本上没有任何“看房200套”的经历。
而这些可以坚持的,其实都是因为它们本身是娱乐节目,容易度过一开始的困难期。
立志也好,乐趣也好,这个关总是要过的。
beautifuldiseasee
十月 03, 2018 @ 22:53:20
恋爱需要200次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