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不是永动机,不可能永不停息。思考,总是要有落脚点,完美的答案不会存在。新的理论,只是比旧的走得远了一点。这样也挺好的。
13年的时候,我在布朗大学,看了下学校的博物馆,有感而发。当时觉得,艺术是人在无聊的时候,找点事情做做。三年过去了。今天被Kevin拉去中国美术馆。一楼是刘知白的特展。看着那些泼墨的作品,世界顿时变得很安静。这种感觉不是常有的,但也不是第一次。美妙之处,难以言表。
看着那些画,我忽然觉得视觉朦胧。我瞳孔在不断变化着焦距。看到的景象也变得不一样起来。我试图在其中领略些平时看不到的什么,却没有力量做到。
然后我想起昨晚无意中瞄到的,老舍描写北平秋天的文章。那种快意,仿佛世间一切加诸肉身的苦难都不曾存在似的。我又想起以前总结的一个道理:回忆,总是美好的,因为不美好的部分已经忘记了。然后,我就忽然明白,原来艺术中那种美感和快意,就是来自对真实世界一定程度的无视,在朦胧之中,我们得到了自由。
我们生下来就处在一个矛盾之中:真实世界将种种限制加诸我们身上,而精神上我们又渴望自由。这种矛盾几乎是人生一切的主题。艺术似乎是调和两者的一个落脚点。一方面它并非完全无视真实世界的这些限制,另一方面它又忽略某些部分,使我们获得按自己方式解读世界的部分权利。所谓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,似乎就是这个意思了。所以艺术是没有“正确”的,要正确,就没有艺术了。或者说,艺术的存在就是源于错误。但错误又不是它存在的根本。它的根本是美。所以准确来说,是我们对美的渴望,使我们愿意容忍一定的错误,谱写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。这谱写的过程,便是自由的实现。
beautifuldiseasee
十二月 31, 2017 @ 01:57:44
我就忽然明白,原来艺术中那种美感和快意,就是来自对真实世界一定程度的无视,在朦胧之中,我们得到了自由。
这个超级赞同。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喜欢网络歌曲。